logo
  • 加载中...
新闻频道
以退谋进 新疆棉花面积调减释放结构调整空间
时间:2015年03月31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不久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发2015年全区棉花种植面积调减指导性计划,全年计划调减棉花种植面积466.5万亩。指导性计划的下达,释放了明显的结构调整信号,棉花作为我区重要的种植作物和农业支柱产业,进入了改革的关键区域。

  “计划调减棉花种植面积的目的在于优化棉花种植结构,降低棉农种植风险,最后达到优化全疆农业种植结构的目的。”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朱岗说。

  市场成为改革动因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种植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为何还要调减种植面积?

  对于这一问题,朱岗给出明确的答复:“市场占了主导地位。”由于早些年棉花临时收储制度的执行,棉花生产可以说是旱涝保收,由国家统一收购,棉农收入稳定有保障,这种保护生产的做法也一度稳定了全疆棉花生产,但也同样让一些低产田、次宜棉区进入棉花生产环节。

  经过几年的临时收储政策,国内棉花价格与国际市场倒挂日趋加剧,为了缓解棉花下游产业的原料危机,让棉花产业回归正常市场环境,去年国家在新疆率先试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让棉花价格再次与市场接轨,新政策实施后,棉花价格与市场接轨的同时,棉花种植效益也成为棉花价格的决定因素。

  “种植效益可以从两方面衡量--质量和成本,”朱岗说,“质量决定品质,是价格的核心因素,成本关系利润的高低。监测数据表明,去年棉花交易价格是每公斤6.1元,国家补贴分三批已经到位,合计每亩补贴450.5元,如果在不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种植棉花,或者种植技术不够先进,在这个补贴价格下,种植棉花就有可能亏损。”

  这一现象也从今年全疆农作物种植意向调查结果中反映出来。年初,自治区农业厅对全疆农作物种植意向进行摸底调查,总体呈现“四增一平一减”态势,其中,小麦、玉米、蔬菜以及薯类、豆类等其他粮食作物种植意向面积增加,甜菜种植意向与去年持平,仅有棉花种植意向面积下降。

  朱岗说,在市场供需关系及价格杠杆的调节下,我区棉花种植应退出低产棉区、次宜棉区和风险棉区,保护这些地区棉农减少因棉花价格波动而带来的损失,这也是全区棉花产业向优质高产田集中的一种趋势。

  以退谋进拓展改革空间

  不难看出,退棉工作的核心在于退多少?退棉后应该种什么?“466.5万亩计划调减面积是经过深入风险评估、分析调研得出的结果,这一部分面积也将为全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释放空间。”朱岗说。朱岗分析,退下来的棉花地大致有两种选择,一是抓住春季时间,能种春麦的种春麦,增加粮食产量。二是发展饲草业,退棉种草,提高饲草产量,支持畜牧业发展,促进全区农业种植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结构转变。当然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地也可以根据自身农业生产环境、市场需求订单等多种因素,发展适宜的种植作物,而根本目的就是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据了解,今年退棉耕地新增种植的春小麦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标准同原计划种植的春小麦同等对待,补贴标准不减;同时,未实施高效节水措施退棉种植春小麦的耕地将享受高效节水补贴。今年,自治区已着手启动规划和建设1000万亩饲草料基地,确保5年内完成任务,其中在南疆就要建成优质高产人工饲草料地300万亩,为此我区正在抓紧研究制定草业发展整体规划。不难看出,棉花种植面积的调减,将为全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释放空间和土地资源,成为我区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的启动器。朱岗介绍,调整后的产业也将大有发展空间,以草业发展为例,草业生产的饲草可直接用于畜牧业发展,与畜牧业联动产生综合效益。同时草业本身也有可以挖掘的产业链,开发以草为原材料的下游产品,形成价值链,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作者:新疆三农编辑:土特产)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