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新闻频道
临翔区蔬菜基地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时间:2015年10月29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近年来,临翔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主城区“菜篮子”供应。
  相继出台一些蔬菜种植扶持政策,扶持资金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由市、区财政、农业、商务、发改等部门组织联合验收,公示无异议后兑现补助。鼓励农户、专业户、合作社、企业大干蔬菜生产,在促进菜农增收的同时,降低蔬菜价格。实行“超市+合作社+基地”、“基地+农户+合作社+企业+直销点+市场”运作模式,开展农超、农企等多种形式的对接,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优质、生态农产品品牌。鼓励农户采取租赁、入股和租赁反包等形式参与蔬菜基地建设,引领蔬菜产业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组合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蔬菜产业结构升级与协调发展,实现蔬菜产业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开发,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变产业工人、变职业农民;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创办蔬菜基地建设。建立完善区、乡、生产基地技术指导服务体系。设立专项资金,成立技术指导服务小组,做好田间、入户技术指导工作,确保每户、每个生产环节的技术落实到位,提高农民科学生产水平,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临翔区农业局种植业管理股股长毕家云告诉记者,在蔬菜基地建立之初,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蔬菜项目建设钢架蔬菜大棚,修建完善灌溉沟渠、菜地排灌水沟、三面光沟渠、机耕路、小水池等蔬菜生产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让农民方便种植。同时在种植技术上给予指导,成立蔬菜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了26个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并帮助农户开展新技术引进,创新生产营销。建成14个蔬菜种植合作社,将村里种植蔬菜农户召集在一起,辐射带动农户种植蔬菜,加强与蔬菜直销店、超市的联系,将农户自给自足以外的蔬菜产品运往临翔区主城区的蔬菜直销店以及各大超市进行销售。对愿意加入大棚蔬菜种植的农户及外商,对大棚蔬菜基地建设进行补助。扶持发展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营销中介组织,建立绿色通道,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鼓励外市县蔬菜进入临沧主城区市场。
  据临翔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科技员唐永梅介绍,临翔区在提升现有蔬菜基地建设水平的基础上,以圈内乡至蚂蚁堆乡公路沿线适宜区域为重点,计划建设固定蔬菜基地10000亩,全区建成调供临翔区主城区蔬菜基地34个,面积10236亩,主要种植叶菜类、根茎类、瓜果类等品种蔬菜。城郊主要有6个蔬菜基地,其中大棚蔬菜基地3个,分别是大石房、打雀山、昔本。露地蔬菜基地3个,分别在新村、文伟、忙畔社区,共有5126亩,每年每亩复合单产4吨,总产2.05万吨,平均每天可生产56.2吨,其中,生产者自食16.9吨,上市交易39.3吨,每年上市交易1.43万吨。预计今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5万亩,生产蔬菜6万吨,总收入达1.8亿元,蔬菜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13.8%。下步为适应市场需求蔬菜基地将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特色,即新村片区以种植反季节的早熟白菜为特色,文伟片区以种植鱼腥菜、西红柿为特色,忙畔社区片区以种植冬早瓜果类、绿塘山白菜为特色,南信、中山以种植白川芹、香葱为特色,大田种植老品种邹叶青菜为特色;石房、南信桥、文华村以大棚番茄、黄瓜、白菜、包心芥菜种植为特色。这样既满足了市场也避免同种蔬菜过剩。同时,稳步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全区68万亩耕地通过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石源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3个无公害蔬菜白菜、黄瓜、西葫芦通过了认证,为打造临翔蔬菜品牌以及知名度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石房村大棚蔬菜基地于2011年10月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蔬菜项目开始建设,于2012年4月建设完成,建设规模100亩,涉及农户68户278人,总投资48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00万元、区级配套30万元、合作社蔬菜标准园50万元。与此同时组建了石源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这里的基地主要种植叶菜类、茄果类蔬菜,一年生产4茬,最高的年复合产量7.8吨,最高年亩产值2.5万元,平均年复合总产5.6吨,平均亩产值1.68万元。依托专业合作社,全村的蔬菜产品主要供应威尔特等超市、主城区蔬菜批发市场以及直销点。“基地全年产出蔬菜616吨,实现总产值184.8万元,人均蔬菜收入665元。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都自愿加入蔬菜种植的队伍,去年石房村人均纯收入达8200元。这与发展蔬菜种植是分不开的。”石房村支书、石源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王玉升告诉记者。

(作者:佚名编辑:土特产)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