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中药材大全
干地黄
时间:2020年12月04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干地黄介绍

【别名】
地髓、生地黄、原生地、干生地
【汉语拼音】
gandihuang
【成份】
干地黄中含多种甙类,其中主含环烯酰萜及其甙类,已分离得到:益母草甙(leonuride)即是筋骨草醇(ajugol),桃叶珊瑚甙(aucubin),梓醇(cotalpol),地黄甙(rehmannioside)A、B、C、D,美利妥双甙(melittoside)[1],地黄素(rehmaglu tin)A、B、C、D,洋丁香酚甙(acteoside)[2],异洋丁香酚甙(isoacteoside)[3],美利妥单甙(monometittoside),地黄氯化臭蚁醛甙(glutinoside)[4],都桷子甙(geniposide),筋骨草甙(ajugo-side),6-O-E-阿魏酰筋骨草醇(6-O-E-feruloyl ajugol),焦地黄素(jioglutin)D、E,焦地黄内酯(jioglutolide)[5],6,8-二羟基草苁蓉内酯(6,8-dihydroxyboschuialactone),梓醇甙元(cataepolgcnin),梓醇甙元-α-L-呋喃阿拉伯糖甙(catalpolgenin-α-L-arabinofura-noside)即焦地黄甙(jioglutoside)A,格拉多甙(ggrardoside),米欧波罗甙元(mioporosidegenin)[6]等。还含紫罗兰酮甙:地黄紫罗兰甙(rehmaionoside)A、B、C[7];单萜甙:地黄苦甙(rehmapicro-side)[7];苯乙醇糖甙:洋地黄叶甙(purpureaside)C,焦地黄苯乙醇甙(jionoside)A1、B1;苯丙醇糖甙:海胆甙(echinacoside),肉苁蓉甙(cistanoside)A、F。另含一种番杏,也含有脑甙脂B1-b(cerebroxide B1-b)[2],其结构为1-O-β-D-吡喃葡萄糖基-2-N-2′-羟棕榈酰基-4反,8-顺-鞘氨二烯醇(1-O-β-D-glucopyranosyl-2-N-2′-hydroxypalmitoyl sphinga-4-trans,8-cis-dienine)[8]。又含糖类,基组分和鲜地黄中的相同,但水苏糖(stachyose)的含量已降至32.1%而单糖的含量显着增高[9];所含氨基酸的含量约较鲜地黄的低[10]。又含葡萄糖胺(glucosamine),磷酸(phosphoric acid)[10]。又含葡萄糖胺(glucosamine),磷酸(phosphoric acid)[10]以及锰、铁、铜、镁、铝、硼、锶、锌等十余种无机元素[11]。又从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种有机酸:苯甲酸(benzoic acid),辛酸(caprylic acid),苯乙酸(phenyl acetic acid),壬酸(pelargonic acid),癸酸(capric acid),桂皮酸(cinnamic acid),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methoxy-4-hydroxybenzo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十五碳酸(pentadecanoic acid),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榈酸(palmitica acid),十七碳酸(margar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十九碳酸(nonadecano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二十一碳酸(heneicosano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二十一碳酸(heneicosanoic acid),山嵛酸(behenic acid),其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大于40%,其次为棕榈酸27%[12]。另含琥珀酸(succin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rcosterol)[13],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14],1-(4-甲基-2-呋喃基)-2(-5-甲基-5-乙烯-2-四氢呋喃基)-1丙酮[1-丙酮(4-methyl-2-furanyl)-2-(5-methyl-5-ethenyl-2-tetrahydrofuranyl)-propan-1-one][15],4-(1β,2α,5α-三羟基-2β,6,6-三甲基环已基)-3-丁烯-2-酮[4-(1β,2α,5α-trihydroxy-2β,6,6,-trimethylcyclohexanyl)-3-buten-2-one],5-(1β,2α-二羟基-2β-甲基-2-O-β-D-吡喃异鼠李糖甙-6β-羟甲基)环已基-3-甲基-2,4-戊二烯酸[5-(1β,2α-dihydroxy-2β-methyl-2-O-β-quinovopyranosyl-6β-hydroxymethyl)cyclohexanyl-2-methyl-2,4pentadienoic acid)[16]等成分以及腺甙(adenosine)[17],微量元素[18]等。
【加工采集】

10~11月间采挖根茎,除去茎叶、须根,洗净泥土,即为鲜地黄。干地黄(不用水洗)直接置焙床上缓缓烘焙,须经常翻动,至内部逐渐干燥而颜色变黑,全身柔软,外皮变硬时即可取出。亦可用晒干法。

【药材鉴别】

呈不规则的圆形或长圆形块状,长6~12厘米,直径3~6厘米。表面灰棕色或灰黑色,全体皱缩不平,具不规则的横曲纹。细小的多为长条状,稍扁而扭曲。质柔软,干后则坚实,体重。不易折断,断面子坦,紫黑色或乌黑色而光亮,显油润,具粘性。气微香,味微甜。以肥大、体重、断面乌黑油润者为佳。

主产河南、浙江。河北、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山西等地亦产。以河南所产者最为著名。

【药理作用】
1.对血糖的影响 早年曾报告地黄(品种未注明)煎剂、浸剂或醇浸膏给家兔灌胃或注射有降低血糖作用,又有人报道八味地黄汤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高血糖有降低作用。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地黄浸膏静脉注射于家兔和狗可使血压上升,并有利尿作用,醇浸膏在中等浓度时对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高浓度时则抑制之。蟾蜍后腿灌流时,中等浓度使血管收缩,高浓度则扩张之。用怀庆地黄之醇提取液,给麻醉犬及兔静脉注射均可使血压下降,对离体蛙心则表现抑制作用。3.止糖元减少的作用。酒精提取物所得无色针状结晶对家兔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4.抗菌作用 地黄(品种未注明)在试管内初步试验结果,认为对某些致病性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此外,六味地黄复方的药理作用,由熟地、山茱萸、淮山药、丹皮、泽泻、茯苓按8:4:4:3:3:3制成煎剂。5.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肾功能及血压的影响 应用I(131)标记醋碘苯酸钠测定肾功能,肾结扎产生高血压,每天口服煎剂(150%)1.5g/kg,每周服6日,可明显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减少病死率。6.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以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肝内糖元含量(大鼠、小鼠)及周围血液中嗜伊红细胞计数(小鼠)作为指标,虽长期服用大量六味地黄复方亦无明显影响凹。7.对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以大鼠冷压反射、肾上腺素升压反应及肾上腺中儿茶酚胺的含量作为指标,服六味地黄复方1-2周亦无明显影响。
【炮制】

干地黄:用水稍泡,洗净泥砂杂质,捞出焖润,切片晒干或烘干。生地黄炭:取洗净的干地黄,置煅锅内装八成满,上面覆盖一锅,两锅接缝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用文武火煅至贴在盖锅底上的白纸显焦黄色为度,挡住火门,待凉后,取出;或将干地黄置锅内直接炒炭亦可。

《纲目》:"《本经》所谓干地黄者,即生地之干者也,其法取地黄一百斤,择肥者六十斤,洗净,晒令微皱,以拣下者洗净,木臼中捣绞汁尽,投酒更捣,取汁拌前地黄,日中晒干或火焙干用。"

【功能主治】

滋阴,养血。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①《本经》:"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②《别录》:"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

③《药性论》:"补虚损,温中下气,通血脉,治产后腹痛,主吐血不止。"

④《日华子本草》:"治惊悸劳劣,心肺损,吐血,鼻衄,妇人崩中血晕,助筋骨。"

⑤王好古:"主心病,掌中热痛,痹气痿蹙,嗜卧,足下热而痛。"

⑥《本草从新》:"治血虚发热,常觉饥馁,倦怠嗜卧,胸膈痞闷;调经安胎。"

【性味】

甘苦,凉。

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苦,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大剂1~2两;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

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

①《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②《本草经集注》:"得麦门冬、清酒良。恶贝母。畏芜荑。"

③《品汇精要》:"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④《医学入门》:"中寒有痞、易泄者禁。"

【归经】
归心;肝;肾经
【备注】
河南栽培者,称怀庆地黄,其主要特点为植株较大;根茎较肥大,呈块状、圆柱形或纺锤形;花不密集于茎顶,成稀疏的总状花序。
【植物形态】

地黄,又名:芐(《尔雅》),芑(《别录》),牛奶子(《本草衍义》),婆婆奶(《救荒本草》),狗奶子(《植物名实图考》),山烟、山白菜、酒壶花,甜酒棵、蜜罐棵。
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全株被灰白色长柔毛及腺毛。根茎肥厚、肉质。呈块状、圆柱形或纺锤形。茎直立,单一或由基部分生数枝。根生叶丛生;叶片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钝,基部渐狭,下延成长叶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叶面多皱;茎生叶较根生叶为小。花多毛,于茎上部排列成总状花序;花萼钟形,长约1.5厘米,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略不整齐;花冠宽阔,筒状,稍弯曲,长3~4厘米,紫红色或淡紫红色,有时呈淡黄色,先端5浅裂,略呈2唇状,裂片先端近于截形;雄蕊4,2强,着生冠管的近基部处;子房上位,卵形,2室,花柱单一,柱头膨大。蒴果卵形或卵圆形,先端尖,上有宿存花柱,外有宿存花萼。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5~6月。

主要为栽培,亦野生于山坡及路边荒地等处。河南、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内蒙古、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均有分布。

河南栽培者,称怀庆地黄,其主要特点为植株较大;根茎较肥大,呈块状、圆柱形或纺锤形;花不密集于茎顶,成稀疏的总状花序。

本植物的新鲜根茎(鲜地黄)、蒸熟的根茎(熟地黄)、叶(地黄叶)、花(地黄花)、种子(地黄实)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临床应用】

①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取干地黄3两切碎,加水600~800毫升,煮沸约1小时,滤出药液约300毫升,为1日量,1次或2次服完。儿童用成人量的l/3~1/2。除个别病例连日服药外,均采取间隙服药法,即6天内连续服药3天;经1个月后,每隔7~10天连续服药3天。试治风湿性关节炎12例,11例于服药后半天至3天,1例于服药后6天,关节疼痛减轻,关节肿胀开始消退,继而关节机能开始恢复,结节红斑消退,体温渐降。经12~50天治疗后,9例治愈,3例显著进步。血沉恢复一般在症状消失之后。治愈病例经3~6个月的观察,复发1例,再以地黄治疗仍有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治疗后显著进步9例,进步1例,无明显疗效1例。多数于1~5月内关节疼痛减轻,关节肿胀开始消退,肢体活动障碍好转;少数病例关节肿胀消退虽迅速,但疼痛减轻较迟缓。有效病例中随访亦有少数复发。副作用:少数有轻度腹泻和腹痛、恶心、头晕、疲乏、心悸,均系一过性,数日内自行消失,继续服药亦未再发生。据观察,地黄具有抗炎作用,并对某些变态反应性疾患如皮肤疾患和支气管哮喘有效,能改善一般情况;少数病例服药后发生轻微水肿,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相似之处。地黄的作用可在停药后维持相当长的时间,治疗有效病例每次停药无1例有明显反跃现象;服药间隔期延长后,疗效不但不减退,病情却可进一步改善,甚至有在停药后症状继续减轻者。此外,生地黄在治疗第1~2月内收效较为迅速而明显,以后继续用药,疗效似有递减的趋势,但停药1~2个月后,再行用药又可出现明显效果。

②治疗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
取生地3两切碎,加水lOOO毫升煎煮1小时,过滤约得300毫升,1次或2次服完。儿童为成人量的1/3~1/6。采取间隙服药法,即每次连续服药3日,共服4次,第1次服药后休药3日,第2次休药7日,第3次休药14日,总计36天(12个服药日)为一疗程。满一疗程后停药1个月可开始第2疗程。治疗37例(1例加用抗菌素),结果28例痊愈,显著进步3例,进步5例,无效1例。其中以对湿疹的疗效较明显,25例中22例治愈,3例显著进步,显效时间最快1天,最慢6天,疗程最短5天,最长20天,多数患者于6~16天内治愈。副作用轻微,个别于服药后第2天有轻度腹泻,2日后自愈,未见其他反应。

③治疗传染性肝炎
配合甘草制成注射液,每支含原药生地4钱、生甘草2钱的有效成分。每日肌注1次,每次2支,10天为一疗程。共观察50例,其中急性无黄疸型30例,迁延型15例,慢性肝炎5例。经治10天,显效(主要症状消失,肝脾肿大恢复正常或稳定不变,谷丙转氨酶、黄疸指数恢复正常)41例,好转(主要症状及体征好转,肝功能接近正常)7例,无效2例。特别是降低谷丙转氨酶有较显著的效果。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此外,用生地4钱、甘草2钱水煎服,每日1剂,14日为一疗程,一般不超过二个疗程。治疗10例均有一定效果。

【药用部位】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茎。

【来自何书】

《本经》

上一篇:香橼
下一篇:韭菜
(作者:佚名编辑:补虚药)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