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中药材大全
蟾头
时间:2020年12月02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蟾头介绍

【汉语拼音】
chantou
【加工采集】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头部。
【功能主治】
治小儿疳积。

《纲目》:"功同蟾蜍。"
【性味】
性味:味辛;苦;性凉;有毒
性状:性状鉴别,头部近三角形,其宽大于长或近等长。吻端圆,口大,近半圆形,闭合或略开一缝隙。口内无锄骨齿,上下颌亦齿。吻棱显着,近吻端有小的圆形鼻孔1对。眼隆起或内陷,闭合或成窄缝。两侧眼后有一圆表鼓膜,棕褐色。背面灰褐色、绿褐色或黑褐色,较平滑;腹面色浅,呈黄绿色、棕黄色或棕红色,有突起的点状棕褐或黑褐色斑点。质坚韧,不易破碎。气腥臭,味微咸,而有麻舌感。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入 丸、散。
【归经】
脾;胃经
【植物形态】
1.中华大蟾蜍,体长一般在10cm以上,体粗壮,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显着;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鼓膜明显,无犁骨齿,上下颌亦无齿。前技长而粗壮,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常突2,外侧者大。后肢粗壮而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趾侧有缘膜,蹼常发达,内跖变形长而大,外跖突小而圆。皮肤极粗糙,头顶部较平滑,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膜,其余部分满布大小不等的圆开瘰疣,排列较规则的为头的之瘰疣,斜行排列几与耳后腺平行。此外,沿体侧之瘰疣排列亦较规则,胫部之瘰疣更大,个别标本有不明显这跗褶,腹面皮肤不光滑,有小疣。颜色亦异颇大,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色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时自眼后沿体侧有斜行之黑色纵斑,腹面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细花纹。雄性个体较小,内侧三指有黑色婚垫,无声囊。2.黑眶蟾蜍,体长7-10cm,雄性略小;头高,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明显,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距,鼓膜大,无犁骨齿,上下颌均无齿,舌后端无缺刻。头部沿吻棱、眼眶上缘、鼓膜前缘及上下颌缘有十分明显的黑色骨质棱或黑色线。头顶部显然下凹,皮肤与头骨紧密相连。前肢细长;指、趾略扁,末端色黑;指长序为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外常突大,内侧者略小,均为棕色,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肩后方,左右跟部不相遇;足短于胫;趾侧有缘膜,相连成半蹼,关节下瘤不明显;内跖突略大于外跖突。皮肤极粗糙,除头顶部无疣外,其余布满大小不等之圆形疣粒,疣粒上有黑点或刺;头两侧为长圆形之耳腺;近脊中线由头后至臀部有2纵行排列较规则的大疣粒。体大的黑眶蟾蜍腹面满布小棘。生活时体色变异较大,一般为黄棕色略具棕红色斑纹。雄性第1、2指基部内侧有黑色婚垫,有单咽下内声囊。
生境分布:1.生活在泥土中或栖居在石下或草间,夜出觅食。2.栖息于潮湿草丛,夜间或雨后常见。捕食多种有害昆虫和其他小动物。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等地。2.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用部位】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头部。动物形态详"蟾蜍"条。
【来自何书】
《纲目》
上一篇:鲫鱼胆
下一篇:鼹鼠
(作者:佚名编辑:解毒杀虫药)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斑蝥

    【别名】 斑猫,龙尾(《本经》),螌蝥(《说文》),斑蚝、龙蚝、斑菌、晏青(《吴普本草》),龙苗(《药性沦》),羊......

  • 白矾
  • 槟榔
  • 独角莲
  • 大血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