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新闻频道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手册
时间:2014年09月16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内容简介

  水稻是我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26万亩左右,亩产达580左右,抓好水稻生产对保障全区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大多数生产环节都依靠人工操作,生产工艺落后,作业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占用人员多,作业效率低,给水稻生产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解决水稻生产这一瓶颈问题,我区大力示范推广了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通过该技术的推广,解决了目前农村劳动力紧张,提高了农业作业效率,实现了农户增产增收。但同时也存在农户对机插秧生产关键技术环节掌握不好,生产操作不当,导致生产受到影响,没能充分体现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优势。本技术守则坚持实用技术与基础知识相结合,介绍了适宜德阳市旌阳区水稻机插秧育秧和大田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内容针对性强,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文字浅显易懂,适用于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阅读。

  目录

  第一章概述

  一、机械化插秧技术的特点

  二、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必要性

  三、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取得的成效

  第二章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技术

  第三章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第四章大田管理技术

  第一章概述

  一、机械化插秧技术的特点

  高性能机械化插秧技术具有四个特点:一是设计智能化。与上世纪70年代推广的插秧机有着质的飞跃,操作简便灵活,大大减轻了机手的劳动强度。多档调整装置,能满足不同秧苗苗龄,不同田块水稻栽插的农艺要求。二是育秧技术规范化。秧苗采用规范化带土育秧技术,可实现工厂化育秧,育秧成本低。三是插秧技术标准化。新型插秧机均采用行距为30cm的并列式设置,插秧整齐一致,使用可靠。株距和每株取苗量、插秧深度可按要求进行调整。四是工作高效化。一台乘坐式6行插秧机每天能够完成40—60亩的插秧任务,一台步行式6行插秧机每天能够完成15—20亩的插秧任务。

  二、推广机械化插秧的必要性

  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机械化耕作、机械化植保、稻种机电一体化催芽及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在我区已得到了普遍运用,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劳动强度最大、作业环境最恶劣的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已经超过了80%,在旌阳的平坝区水稻联合收割已经超过90%。而栽插秧作为水稻生产的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仅达15%,已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主要因素。据测算,水稻人工栽秧每亩需要3-4个劳动力,用工集中,劳动力极度紧张,雇工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稻规模化生产,不利于种粮大户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我区从2003年开始进行机械化插秧试验示范,该项技术在我区不断成熟;到2012全区实施机械化插秧面积达4万亩,绝大部分与手工栽秧产量持平或略有增产,充分证明:机械化插秧能实现农户增收节支,是广大农民也迫切希望推广该项新技术。

  三、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取得的成效

  ㈠机械化插秧技术能够满足我区水稻生产农业技术要求

  我区实施机械化插秧的前茬作物有蔬菜(5月9-15日插秧,条件成熟时还可以提前至4月底)、油菜(5月8-15日插秧)、大麦(5月10-15日插秧)、小麦(5月16-22日插秧),都能确保水稻产量,只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增产效果明显。

  ㈡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取得突破

  近年来,根据我区的水稻生产实际情况,我区对水稻机插育秧技术进行了重点研究和试验,攻克了杂交水稻长秧龄育秧技术,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总结出了:“精做秧厢(厢面宽度1.4—1.5米),少施底肥(不能超过2克/盘),精量播种(55—60克/盘),提前防治病虫害,分多次勤追肥(一般3—4次),每次少追肥(不能超过3克/盘),总用肥量每盘不得超过10克,分两次施用多效唑(15—20天一次,7—10天后再追加一次),严格控制秧苗猛长,采用水旱交错式管理。”的技术措施。

  ㈢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的运行模式有新的突破

  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运用,必须建立和探索出一条长效的运行模式,几年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大胆探索,总结出了:“专家指导为重点,大户集中育秧为基础,面上推广为目的,集中供秧,分机栽插,农户自愿,适当收费,政府补助,统一管理。”的运行机制,具体就是插秧机经营户与育秧户联合为农户服务。由于面积的扩大,宣传影响面的增加。为下一步的市场化运作打下了基础,

  ㈣机械化插秧节约成本显著

  机械化插秧主要在三个方面为农户节约成本:①机插育秧能节省80—90%的秧母田,每亩大田节省0.1~0.13亩秧母田,改种小麦可增收小麦40千克,折人民币60元。②节省育秧用工,主要节省育秧等费用80元。③节省插秧用工3个工日/亩,节省插秧费120元/亩。直接增收节支效益为260元/亩。

  ㈤机械化插秧能确保水稻稳产高产

  从大面积示范情况看,机插秧产量与人工栽秧产量基本一致。从定点对比试验结果看,机插秧比人工栽秧亩窝数多、最高苗多、有效穗高、穗实粒略低,比人工栽秧产量略有增加。

  ㈥社会效益明显

  实施机械化插秧可以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将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桎梏劳动中解放出来,有利于保护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可以有效转移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其它生产,极大地提高单位劳动生产能力。

  第二章 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技术

  水稻机插育秧方式目前有三种,即双膜育秧、软盘育秧、硬盘育秧。双膜育秧最简便,投资最少;硬盘育秧成本高(主要硬盘昂贵),但育秧可靠,且硬盘可反复使用,还可用于其它芽苗菜的生产;软盘育秧简便易行,成本低,质量好,成功率高;根据我区近年来试验示范经验,建议尽量采用软盘或硬盘育秧,现就软盘湿润育秧技术介绍如下。

  机械化插秧的关键是能否育成适宜机械栽插的健壮秧苗,它是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关键环节。要育好秧,必须把好5个关键环节,即:营养土配备消毒关、精做秧田关、品种选择关、精量播种关、肥水管理关。

  一、播种前准备

  (一)选好苗床地

  苗床地要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翻耕过的稻田土。

  (二)配好营养土,搞好土壤消毒

  每亩准备营养土60-80千克,营养土配制比例为过筛细土:敌克松:复合肥:壮秧剂=1000:0.2:0.5:0.5。营养土选用菜园土或者秧母田表土,切忌选用生土或者潮沙泥,如果营养土比较肥沃,可以不添加复合肥。选择含量50-60%的敌克松药剂进行土壤消毒。每亩准备盖种土20千克,盖种土用营养土同等比例的敌克松消毒。

  (三)做好秧厢

  厢面宽度1.4米,沟宽0.4米,沟深0.2米,围边沟深0.25米。做到厢面平整,沟深、沟直。

  二、品种选择及处理

  (一)品种选择

  由于水稻机械化插秧生育期相对延长,为保证水稻安全抽穗、灌浆结实,应选择生育期145-148天已经在我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的品种。推荐品种为:国丰一号、川作6优177、川香3号。

  (二)确定播种量

  每亩大田应备足发芽率在95%以上,发芽势90%以上的优质稻种1.4—1.5kg。

  (三)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晒种1-2天后进行浸种,浸种1-2天后进行盐水选种,捞出病粒、空壳,并用清水冲洗种子,然后用50%适乐时300-500倍液拌种。

  三、精量播种

  (一)确定播种期

  根据水稻生育期和前茬作物成熟收获期科学推算播种时间,我区播种期一般应在3月28日至4月10日为宜,最迟播种期不能超过4月10日,秧龄应严格控制在45天左右。

  (二)催芽

  催芽技术要求应做到“快、齐、匀、壮”。“快”是指2天内催好芽;“齐”是指要求发芽势达85%;“匀”是指芽长整齐一致;“壮”是指幼芽粗壮,根芽比例适当,要求根长达稻谷的1/3,芽长达稻谷的1/5—1/4,颜色鲜明,气味清香,无酒味。因此要求将浸泡好的稻种,用机电一体化稻种催芽机催芽。

  (三)精细播种

  秧厢消毒:用65%敌克松1000倍液均匀喷洒在厢面上。

  铺放秧盘:先将秧盘(硬盘或软盘)整齐铺放在秧板上,为了确保秧盘铺放整齐一致,建议在秧板中间预先拉一直线。

  秧盘消毒:用65%敌克松1000倍液均匀喷洒秧盘。

  铺放底土:匀撒营养土,底土厚度1.4-1.7cm为宜,用木板刮平,每盘铺放底土2千克左右。

  定量播种:每盘播种量以50—60克干种为宜,有利于培育壮秧,即每盘播种芽谷65—80克。如果采用人工撒播,可以按每厢分组,均匀撒播3—4遍后,再对个别缺种地方适当补种。

  撒盖种土:播种后,均匀抛撒没有添加复合肥和壮秧剂的盖种土覆盖种子(切忌用营养土覆盖种子),以利立针出苗,厚度以种子半露为宜。注意:盖种后,灌秧沟水前的营养土总厚度必须在2—2.5厘米之间,否则过厚或者太薄都会影响育秧质量,插秧机作业时影响起秧和插秧。

  灌秧沟水:播种好后应立即灌秧沟水,初次应满灌,待营养土全部浸透(注意:水面绝对不能漫过营养土)1小时后,适量排水至水面低于秧坂0.5—1厘米,2—3天后逐步排至半沟水。

  搭拱盖膜保温:每间隔0.5—0.7米拱一竹片,然后盖膜,且四周封严。

  注意:厢面、底膜、秧盘以及营养土等都必须严格按规定消毒。

  四、苗期管理

  培育适合机插的健壮秧苗,是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成败的关键,搞好秧苗的田间管理,又是培育适合机插的健壮秧苗的关键,为此,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高温高湿促苗齐

    

播种到出苗期一般为棚膜密封阶段,当中午棚内温度超过35℃时可适当揭开拱膜两头降温,注意两头或中间可交错揭开,确保秧苗长势整齐一致。若床土发白秧苗卷叶时,应在下午5点钟以后适量灌秧沟水,确保厢面湿润。

  (二)揭膜炼苗

  秧苗在一叶一心期时,即播种后6—7天秧苗立针现青后,根据气温情况确定揭膜炼苗,通常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方可揭膜炼苗。按照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若遇寒朝低温,宜推迟揭膜的原则,做到日揭夜盖,并保持表土湿润。

  (三)苗期分阶段管理

  1、立针前的管理。立针前主要抓好水份的管理,秧沟保持半沟水,如表土发白可在晴天上午喷温热水(30—35℃)1—2次,保持厢面湿润。立针后,厢沟保持满沟水,确保厢面湿润。

  2、二叶期前后的管理。除继续保持厢沟湿润管理外,注意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可喷施65%敌克松1000倍液加以防治立枯病或青枯病,注意观测其他病虫害。

  3、科学管水。机插育秧水的管理非常重要,其基本原则是只要能够保持厢面湿润,水越浅越好,充分达到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温,以水护苗的目的。若秧苗中午出现卷叶,可在傍晚或次日清晨人工喷水一次。

  

  -14-

4、肥料的管理。二叶一心期(播后10—12天)每亩(2000盘秧苗)用无渣猪粪尿水4担加尿素1.5-2千克(每盘1克)兑清水10担(500千克左右)泼施断奶肥,施后用秧沟水清洗秧苗,以后每隔4—5天追施一次肥料,每次可用尿素3—4千克适当加猪尿粪水兑水泼施;追肥时厢面保持花花水,并尽量用清水洗苗。注意每次追肥不宜过多(每盘不超过2克尿素),坚持“少吃多餐”原则,总追肥次数应控制在3—4次内,追肥时间应选择在傍晚为宜,切忌中午当阳追肥,次日早上放低秧沟水。

  5、控制秧苗高度。为适应现有各型插秧机有效作业,最适秧龄期40天左右,秧苗高度20-25厘米。控制方法:在三叶期(播种后15-20天)用含量为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克药兑400克水,选择睛天下午无露水时均匀喷施,每亩(2000盘秧苗)用药100-110克,根据秧苗长势可在5-7天后(或栽前7-10天)以同样用量再喷施一次。

  6、栽前准备。一是适时控水:在栽前一周应控水,以利起秧栽插。控水方法为:晴天保持半沟水,若中午秧苗卷叶时可在傍晚采取洒水补湿,阴雨天气应排干沟积水,特别是在起秧栽插前要盖膜遮雨,防止盘土含水率过高影响起秧栽插。二是坚持带药移栽:起秧前5-10天,亩用18%杀虫霜水剂200毫升或20%井岗霉素粉剂20克兑水25千克喷施。三是正确起秧移栽:应做到尽量减少秧块搬运次数,确保秧块尺寸(能减少机插秧时出现缺窝断条),做到随起、随运、随栽。

  (一)加强肥水管理

  机械化插秧采用高密度毯状育秧技术,在追肥上应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播种后10-14天视苗情每隔5-7天用尿素进行一次追肥,每次追肥量控制在2-3克/盘,追肥3-4次。水的管理:基本原则是保持厢面湿润,水越浅越好,充分达到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温,以水护苗的目的。若秧苗出现缺水卷叶,可在傍晚或次日清晨人工喷水一次。

  (二)搞好病虫害防治

  秧苗期主要防治青枯、立枯病和一代螟虫。①防治立枯病、绵腐病使用50%-6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②若遇出苗不整齐,应用海精灵兑水喷雾,可促使后出苗的幼苗生长快,先出苗的长得壮。③秧田防治一代螟虫,一定在栽秧前3-5天用药,使用5%锐劲特悬浮剂每亩(2000盘)用1200ml或每亩用25%垄歌(氟虫酰铵)600克兑水喷雾。

  (三)控制秧苗高度

  为适应现有各型插秧机有效作业,最适秧龄期40天左右,秧苗高度20-25厘米。控制方法:在三叶期(播种后15-20天)用含量为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克药兑400克水,选择睛天下午无露水时均匀喷施,每亩(2000盘秧苗)用药100-110克,根据秧苗长势可在5-7天后(或栽前7-10天)以同样用量再喷施一次。

  第三章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机械化插秧环节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础。对此,应把握“三个”原则:即重施底肥原则,田平、水浅及浅插原则,合理的栽植窝数和足够的基本苗原则。

  一、提高整田质量

  整田的基本要求是田平、浅水适合机械化插秧。整田时应先炕田1-2天,再灌水泡田。整田采用旋耕机耕作或用水田埋草驱动耙作业,要尽量浅耕,达到地表平整。整好田后,水面控制在3厘米以内,自然沉实1-2天后进行插秧。

  二、施足底肥

  在整田的同时施足底肥,底肥用量及方法与常规栽插一致。

  三、搞好机械调试及机手培训

  栽前对插秧机进行检修、调试,确保插秧机械技术状况良好。通过对机手进行操作培训及插秧技术指导,规范田间插秧操作技术,提高栽插质量。田间插秧应做到:插直、插浅、不重插、不漏插,尽量减少机械对秧苗的损伤。一般栽插规格为4寸×

9寸,亩植窝数1.6-1.8万窝,亩基本苗控制在2.5-3.5万苗,对栽后基本苗不足的田块要及时补苗。

  四、秧苗准备。

  硬盘或软盘育秧每亩大田备足22—25盘已育好的秧苗,双膜育秧可参照准备。

  五、插秧机作业

    (一)选择合理的插秧行走路线

  可根据田块大小以及田块是否方正具体确定行走路线,秧田四周应留好插秧机转弯空余地待最后插秧,不能重插或漏插,机器不能插秧的边角人工补栽。

  (二)上秧

  在秧块不足10厘米长时,应该补秧,注意将补给秧苗与剩余秧苗对齐(防止漏插),注意必须让秧厢移动至两端才能上秧。

    

(三)保证栽插质量

  插秧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步骤进行,特别是最初工作行程是整块稻田插秧的基准,既要选准位置,又要直,并且要求插秧均匀。

  第四章 机械化插秧大田管理技术

  机插水稻大田生长发育规律和手插秧大体一致,但也有其只身的特点。为此需针对机插的生育特性,采取相应合理的管理技术措施,实现机插水稻的高产和稳产,把好“三关”,即:管水关、追肥关、病虫草害防治关。

  一、合理施肥

  肥的管理是机械化插秧能否多分蘖,分大蘖的重要一环。施肥的基本原则是多施有机肥,控氮增磷钾肥。中等肥力的田块,亩用尿素20—25千克,配施磷钾肥。底肥亩施尿素10—15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有机肥1500—2000千克。因机插的分蘖发生节位低,分蘖期长,分蘖肥重点应放在改进分蘖肥的施用时期,以调节分蘖节位和控制中期群体。适宜的分蘖肥施用方法应在在移栽5-7天秧苗返青后,开始施用分蘖肥,一般亩用尿素8—12kg,分两次施用,5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肥。

  穗肥既有利于巩固穗数,又有利于攻取大穗,但需视苗情施用,一般在抽穗期亩用尿素4—6千克,如叶色较深也可不施。

  二、科学排灌

  水分管理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产前期的水分管理旨在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后期的排灌措施是要提高根系的活力。其关键措施是提早晒田控苗。因此机插秧在栽插后至晒田控苗前应采用浅水浇灌,薄水分蘖技术措施。每次灌水深度应控制在3厘米左右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灌水,如此反复,才能够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水气协调的目的,促分蘖早生快发,植株嫩壮,根系发达。当亩苗数达到18—20万时,开始晒田控苗,对苗情好的稻田进行重晒,晒田的标准应达到“田开鸡脚裂、白根向上翻、叶片要直立,风吹嗖嗖响、叶色稍退淡”;对苗情差的稻田进行轻晒。然后以5—8厘米深水淹灌2—3天,以后采取浅水灌溉直到“半穗黄落干”,湿润管理到蜡熟。

  三、搞好病虫草害防治

  大田主要防治螟虫、稻包虫及稻瘟病和纹枯病,要单独对机械化插秧病虫害进行监测,搞好统防统治。除草也是比较关键的一环,对草害严重的田块,应在插秧后7-9天追肥的同时施用除草药。

  为保证病虫草害防治效果,机栽秧所用各类药剂,应选择到质量可靠的商家购买。


(作者:农业技术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